计算机网络性能指标
速率
速率即数据率或称数据传输率或比特率。单位是b/s
,比特bit1/0 位
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数据位数的速率。
单位是b/s,kb/s, Mb/s, Gb/s, Tb/s
值得注意的是这里速率的Kb—>Mb转换的是1000
而不是1024。
存储容量Kb–>Mb转换的是1024
。
带宽
“带宽”原本指某个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,即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之差,单位是赫兹(Hz)
计算机网络中,带宽用来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传送数据的能力,通常是指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“最高数据率”。单位是“比特每秒”,b/s, kb/s, Mb/s, Gb/s。网络设备所支持的最高速度。如上图,该设备支持的最高数据率是100Mb/s。
带宽越高只是每秒可发送的bit数据变多了(实际也达不到最高速率[理想],最终每秒发送数据速率叫发送速率[实际]),并不会影响在信道中传送的速率(只跟传播介质有关)。
吞吐量
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(或信道、接口)的数据量。单位b/s, kb/s, Mb/s等。吞吐量受网络的带宽或网络的额定速率的限制。
吞吐量是指对网络、设备、端口或其他设施在单位时间内成功地传送数据的数量(以比特、字节等测量单位),也就是说吞吐量是指在没有帧丢失的情况下,设备能够接收并转发的最大数据速率。
上图链路带宽有100Mb/s,但是此时电脑给两台服务器传送的数据量分别是20Mb/s
和10Mb/s
所以此时这台电脑的是吞吐量是30Mb/s
.
时延
指数据( 报文/分组/比特流)从网络( 或链路)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。也叫延迟
或迟延
。单位是s
。
发送时延
发送时延又名传播时延。表示从发送分组的第一个比特算起,到该分组的最后一个比特发送完毕所需的时间。
发送时延=数据长度/信道带宽(发送速率)
。上图发送速率为10b/s,所以发送时延就为10b/(10b/s)=1s
。
传播时延
传播时延是电磁波在信道中传播一定的距离需要花费的时间。取决于电磁波传播速度和链路长度。
传播时延 = 信道长度/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
排队时延
排队时延是指分组在经过网络传输时,要经过许多的路由器。但分组在进入路由器后要在输入队列中排队等待处理。在路由器确定了转发接口后,还要在输出队列中排队等待转发。
处理时延
主机或路由器在收到分组时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处理,例如分析分组的首部、从分组中提取数据部分、进行差错或查找适当的路由等等
高速链路只是发送速率提高,发送时延减少。但是传播速率,传播时延是不受影响的。
时延带宽积
时延带宽积 bit = 传播时延 s X 带宽(发送速率) b/s
时延带宽积又称为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。即“某段链路现在有多少比特”。时延带宽积代表发送的第一个比特即将达到终点时、发送端就已经发出了多少个比特。
往返时延RTT
从发送方发送数据开始,到发送方收到接收方的确认(接收方收到数据后立即发送确认) ,总共经历的时延。
RTT越大,也就是时间越多。也就是发送的数据越多。
RTT包括
- 往返传播时延=传播时延*2(来回传播)
- 末端处理时间(根据题目说明可以忽略)
利用率
利用率分为
- 信道利用率 = 有数据通过时间 / (有+无) 数据通过时间
- 网络利用率 = 信道利用率加权平均值
信道利用率就好比是一段时间内,有多少车辆在道路上跑,每时每刻都有车在跑,则利用率就高。
利用率越高,也就是道路上的车每时每刻的车越多。车多就容易造成堵车,然后车越多越堵,堵车时间越长,所以时延就越高。